• 首 页
  • 研究所概况
    • 所况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年鉴
    • 形象标示
    • 所训介绍
    • 园区风采
    • 联系方式
    • 地理位置
  • 国际交流
    • 国际合作
    • 国际会议
    • 合作项目
    • 中欧沿海城市环境影响评价联合研究计划
  • 院地合作
    • 合作交流
    • 合作伙伴
      • 政府部门
      • 科技(战略)合作企业
    • 成果转移及产业化
      • 投资公司目录
      • 成果简介
  • 科学研究
  • 研究队伍
    • 研究队伍概况
    • 院士风采
    • 杰出青年
    • 优秀青年
    • 研究员
    • 项目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研究组
    • 人才招聘
    • 招生信息
  • 研究生教育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场馆
    • 科普纵览
    • 科普视频
    • 科普站点
    • 科普通告
    • 科普链接
    • 相关机构
  • 科研成果
    • 论文
    • 获奖
    • 专利
    • 技术成果
  • 党群园地
    • 工作动态
    • 党群机构
    • 学习园地
    • 政策法规
    • 办事指南
    • 廉政教育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依申请公开
      • 公民
      • 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学术活动
    • 科研动态
    • 最新论文
    • 媒体扫描
  • 学术出版物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部门单元
  • 专题报道
  • 网站地图
  • 邮箱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 网站地图
  • 邮箱登录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 首 页
  • 研究所概况
    • 所况简介
      更多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7月4日,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事业法人单位,是目前国际唯一的专门从事城市环境综合研究的国立研究机构,位于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厦门市。
        研究所目前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态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现任领导
      更多 +
      • 贺泓
      • 陈少华
      • 方荣良
      • 郑煜铭
      • 林卫东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年鉴
      • 形象标示
      • 所训介绍
      • 园区风采
      • 联系方式
      • 地理位置
      所长致辞
      更多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自2006年成立以来,走过了近二十年不平凡的历程,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区域创新相结合,努力建设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国家生态文明和城镇化建设提供前沿理论、关键技术和管理支撑。
        “十四五”时期,城市环境研究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国之大者”,锚定新征程中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与任务,强化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职责与担当,对标对表“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 ...
  • 国际交流
    • 国际合作
      更多 +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与联合国人居署签署谅解备忘录

        05-30
      国际会议
      更多 +
      • The James Hutton Institute Stephen Chapman教授到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做学术报告

        09-11
      合作项目
      更多 +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与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生态与水文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11-01
      中欧沿海城市环境影响评价联合研究计划
  • 院地合作
    • 合作交流
      更多 +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领导到访城市环境研究所03-31
      •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促进中心徐成主任一行访问城市环境所02-26
      • 首届“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亚洲区域国际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02-26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成功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物质资源低碳转化技术与实际应用”培训班12-17
      • 东盟国家生物质高值转化及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12-17
      合作伙伴
      更多 +
      政府部门 科技(战略)合作企业
      成果转移及产业化
      更多 +
      投资公司目录 成果简介
  • 科学研究
  • 研究队伍
    • 研究队伍概况
      更多 +
        根据研究所的战略发展规划,研究所人员规模将达到760人,其中创新岗位人员200人,项目聘用人员210人,研究生300人,博士后、客座人员及访问学者50名。研究所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原则,紧紧围绕研究所发展规划,招贤纳士。为加快创新能力的建设,迅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人才,建立了一支初具规模、结构合理、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目前拥有各类人才约650人,其中职工250人,在读研究生350人(含联合培养),博士后和客座人员等约50人。职工中高级职称者8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1人,国家科技进步
      院士风采
      更多 +
      • 贺泓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朱永官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才招聘
      更多 +
      • 博士后招聘:新污染物社会代谢与多介质迁移归趋模拟研究05-15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陈伟强研究组招聘启事05-15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区域土壤环境与生物污染研究组(宁波站)招聘科研助理启事04-30
      • 杰出青年
      • 优秀青年
      • 研究员
      • 项目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研究组
  • 研究生教育
    • 介绍
      更多 +
        教育处是研究所研究生教育的主管部门,也是研究所学位委员会的秘书机构。主要工作职责:贯彻执行国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和福建省等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根据研究所的发展战略,制定实施所研究生教育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
      新闻动态
      更多 +
      • 城市环境研究所组织开展2024-2025学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和“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优秀学生干部”评选会议">城市环境研究所组织开展2024-2025学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和“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优秀学生干部”评选会议04-30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第十三届碧溪论坛04-23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中国科学院大学 “青马工程”社会实践项目活动04-15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联培生教育管理研讨会04-15
      • 城市环境所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压力管理”心理健康讲座04-01
      • 城市环境研究所2025届夏季联培毕业生工作培训会03-17
      通知公告
      更多 +
      • 2025年“申请-考核”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公示05-16
      • 2025年城市环境研究所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复试名单公示04-19
      • 2025年“城市环境与健康”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通知(第一轮)04-21
      • 2025年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所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介绍03-24
      • 2025年拟录取推免生学习情况复查和政审通知03-13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2025年面向港澳台地区研究生招生简章03-08
      • 导师介绍
      • 就业信息
      • 招生信息
      • 下载中心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更多 +
      • 走进研究所,职工子女参观暨科普研学之旅

        2023-08-08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2023年公众科学日活动

        2023-05-13

      科普视频
      更多 +
      • 绿野仙踪.IUE植物导览地图展示视频

        2016-12-14

      • 火星照片是灰尘还是UFO

        2012-11-14

      • 科普场馆
      • 科普文章
      • 科普纵览
      • 科普站点
      • 科普通告
      • 科普链接
      • 相关机构
  • 科研成果
    • 技术成果
      更多 +
      • PM2.5防护口罩05-24
      • 一种雨水花园监测系统07-03
      • 废弃LCD提取铟成套技术与装备06-19
      • 高性能可见近红外光催化材料06-19
      • 论文

      • 获奖

      • 专利

  • 党群园地
    • 工作动态
      更多 +
      • 城市环境所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05-06
      • 城市环境研究所召开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大会04-08
      • 城市所召开青年理论学习示范小组学习会04-08
      • 城市环境研究所启动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04-01
      • 城市环境研究所召开民主党派群团组织专题座谈会03-26
      政策法规
      更多 +
      •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09-09
      •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09-09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09-09
      • 中国共产党党章09-09
      • 中科院研究所综合管理条例07-19
      • 党群机构
      • 学习园地
      • 办事指南
      • 廉政教育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研究所概况
    • 所况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年鉴
    • 形象标示
    • 所训介绍
    • 园区风采
    • 联系方式
    • 地理位置
  • 国际交流
    • 国际合作
    • 国际会议
    • 合作项目
    • 中欧沿海城市环境影响评价联合研究计划
  • 院地合作
    • 合作交流
    • 合作伙伴
      • 政府部门
      • 科技(战略)合作企业
    • 成果转移及产业化
      • 投资公司目录
      • 成果简介
  • 科学研究
  • 研究队伍
    • 研究队伍概况
    • 院士风采
    • 杰出青年
    • 优秀青年
    • 研究员
    • 项目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研究组
    • 人才招聘
    • 招生信息
  • 研究生教育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场馆
    • 科普纵览
    • 科普视频
    • 科普站点
    • 科普通告
    • 科普链接
    • 相关机构
  • 科研成果
    • 论文
    • 获奖
    • 专利
    • 技术成果
  • 党群园地
    • 工作动态
    • 党群机构
    • 学习园地
    • 政策法规
    • 办事指南
    • 廉政教育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研究队伍
  • 研究队伍概况
  • 院士风采
  • 杰出青年
  • 优秀青年
  • 研究员
  • 项目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研究组
  • 人才招聘
  • 当前位置:首页研究队伍副研究员
  • 副研究员
    赵全保 男
    职  称: 副研究员
    电  话: +86-592-6190550
    电子邮件: qbzhao@iue.ac.cn
    邮政编码: 361021
    通讯地址: 厦门市集美大道1799号
    简  历

    赵全保,200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应用化学和计算机科学双学士学位,2008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析化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4年,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2016在美国DVO Inc.担任首席科学家。2017-201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2019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任副研究员。参与完成中国首个大型气混推流式厌氧消化器项目,已发表国际SCI论文近30篇,获得美国授权专利3项,中国授权发明专利4项,多项专利已获产业化推广。

    研究领域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能源化与资源化技术,厌氧反应器的智能预警与控制系统,水环境污染物的分析测试方法与技术。

    社会任职
    获奖及荣誉
    代表论著

    1. Zhao, Q.-B., Ma, J., Zeb, I., Yu, L., Chen, S., Zheng, Y.-M., and Frear, C.* (2015) Ammonia recovery from anaerobic digester effluent through direct aera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79, 31-37.
    2. Ma, J., Zhao, Q.-B.*, Laurens, L. L., Jarvis, E. E., Nagle, N. J., Chen, S., and Frear, C. S. (2015) Mechanism, kinetics and microbiology of inhibition caused by long-chain fatty acids in anaerobic digestion of algal biomass, 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8, 141.
    3. Zhao, Q.-B., and Yu, H.-Q.* (2008) Fermentative H2 production in an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reactor at various pH value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99, 1353-1358.
    4. Zhao, Q.-B., Mu, Y., Wang, Y., Liu, X.-W., Dong, F., and Yu, H.-Q.* (2008) Response of a biohydrogen-producing reactor to the substrate shift from sucrose to lactose, Bioresource Technology 99, 8344-8347.
    5. Yu, H.-Q.*, Zhao, Q.-B., and Tang, Y. (2006) Anaerobic treatment of winery wastewater using laboratory-scale multi-and single-fed filters at ambient temperatures, Process Biochemistry 41, 2477-2481.
    6. Yu, L., Zhao, Q., Ma, J., Frear, C., and Chen, S.* (2012) Experimental and modeling study of a two-stage pilot scale high solid anaerobic digester system, Bioresource Technology 124, 8-17.
    7. Yu, L., Zhao, Q., Jiang, A., and Chen, S.* (2011)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ammonia stripping using multi-fluid model,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3, 1143-1152.
    8. Wang, Y., Zhao, Q.-B., Mu, Y., Yu, H.-Q.*, Harada, H., and Li, Y.-Y. (2008) Biohydrogen production with mixed anaerobic cultures in the presence of high-concentration aceta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33, 1164-1171.
    9. Dong, F., Zhao, Q.-B., Zhao, J.-B., Sheng, G.-P., Tang, Y., Tong, Z.-H., Yu, H.-Q.*, Li, Y.-Y., and Harada, H. (2010) Monitoring the restart-up of an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 reac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a soybean processing wastewater, Bioresource Technology 101, 1722-1726.
    10. Dong, F., Zhao, Q.-B., Li, W.-W., Sheng, G.-P., Zhao, J.-B., Tang, Y., Yu, H.-Q.*, Kubota, K., Li, Y.-Y., and Harada, H. (2011) Novel online monitoring and alert system for anaerobic digestion reactor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5, 9093-9100.
    11. Liu, Q., Zhong, L.-B., Zhao, Q.-B., Frear, C., and Zheng, Y.-M.* (2015) Synthesis of Fe3O4/polyacrylonitrile composite electrospun nanofiber mat for effective adsorption of tetracycline,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7, 14573-14583.
    12. Zhao, B., Ma, J., Zhao, Q., Laurens, L., Jarvis, E., Chen, S., and Frear, C.* (2014) Efficient anaerobic digestion of whole microalgae and lipid-extracted microalgae residues for methane energy production, Bioresource Technology 161, 423-430.
    13. Yu, L., Ma, J., Frear, C., Zhao, Q., Dillon, R., Li, X., and Chen, S.* (2013) Multiphase modeling of settling and suspension in anaerobic digester, Applied Energy 111, 28-39.
    14. Mirza, S. S., Qazi, J. I., Zhao, Q., and Chen, S.* (2013) Photo-biohydrogen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Rhodobacter capsulatus-PK from wheat straw, 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6, 144.
    15. Ma, J., Zhao, B., Frear, C., Zhao, Q., Yu, L., Li, X., and Chen, S.* (2013) Methanosarcina domination in an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t short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Bioresource Technology 137, 41-50.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研究经费)

    1.美国农业部,国家粮食和农业研究项目,美国奶牛场采用集成了多个新兴清洁技术的厌氧系统:对气候、环境和经济影响。(主要参与人)
    2.美国能源部,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合作,有效利用微藻生物质生产生物能源及养分回用。(主要参与人)
    3.美国农业部,保持创新基金,利用电化学技术从沼液中去除磷和固体。(主要参与人)
    4.华盛顿州生态厅,垃圾转变为燃料技术:分批添加底物到混合推流厌氧反应器。(主要参与人)
    5. 美国农业部,小型商业创新研究,集成氨去除和回收的厌氧消化系统以减轻养殖对空气和水质影响。(主要参与人)
    6. 美国农业部,国家研究创新项目,一个多功能的、集成氨去除和养分回收的系统-减少畜禽养殖对空气和水源的影响。(主要参与人)
    7. 华盛顿州农业厅,沼气提纯技术集成于厌氧消化和农场系统。(主要参与人)
    8. 美国农业部,国家粮食和农业研究机构优化针对牛粪处理的厌氧消化系统。(主要参与人)

    版权所有 © 2006-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闽ICP备09043739号-1
    地址:中国厦门市集美大道1799号邮编:361021Email:Webmaster@iu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