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研究所概况
    • 所况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年鉴
    • 形象标示
    • 所训介绍
    • 园区风采
    • 联系方式
    • 地理位置
  • 国际交流
    • 国际合作
    • 国际会议
    • 合作项目
    • 中欧沿海城市环境影响评价联合研究计划
  • 院地合作
    • 合作交流
    • 合作伙伴
      • 政府部门
      • 科技(战略)合作企业
    • 成果转移及产业化
      • 投资公司目录
      • 成果简介
  • 科学研究
  • 研究队伍
    • 研究队伍概况
    • 院士风采
    • 杰出青年
    • 优秀青年
    • 研究员
    • 项目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研究组
    • 人才招聘
    • 招生信息
  • 研究生教育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场馆
    • 科普纵览
    • 科普视频
    • 科普站点
    • 科普通告
    • 科普链接
    • 相关机构
  • 科研成果
    • 论文
    • 获奖
    • 专利
    • 技术成果
  • 党群园地
    • 工作动态
    • 党群机构
    • 学习园地
    • 政策法规
    • 办事指南
    • 廉政教育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依申请公开
      • 公民
      • 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学术活动
    • 科研动态
    • 最新论文
    • 媒体扫描
  • 学术出版物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部门单元
  • 专题报道
  • 网站地图
  • 邮箱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 网站地图
  • 邮箱登录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 首 页
  • 研究所概况
    • 所况简介
      更多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7月4日,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事业法人单位,是目前国际唯一的专门从事城市环境综合研究的国立研究机构,位于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厦门市。
        研究所目前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态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现任领导
      更多 +
      • 贺泓
      • 陈少华
      • 方荣良
      • 郑煜铭
      • 林卫东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年鉴
      • 形象标示
      • 所训介绍
      • 园区风采
      • 联系方式
      • 地理位置
      所长致辞
      更多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自2006年成立以来,走过了近二十年不平凡的历程,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区域创新相结合,努力建设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国家生态文明和城镇化建设提供前沿理论、关键技术和管理支撑。
        “十四五”时期,城市环境研究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国之大者”,锚定新征程中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与任务,强化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职责与担当,对标对表“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 ...
  • 国际交流
    • 国际合作
      更多 +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与联合国人居署签署谅解备忘录

        05-30
      国际会议
      更多 +
      • The James Hutton Institute Stephen Chapman教授到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做学术报告

        09-11
      合作项目
      更多 +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与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生态与水文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11-01
      中欧沿海城市环境影响评价联合研究计划
  • 院地合作
    • 合作交流
      更多 +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领导到访城市环境研究所03-31
      •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促进中心徐成主任一行访问城市环境所02-26
      • 首届“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亚洲区域国际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02-26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成功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物质资源低碳转化技术与实际应用”培训班12-17
      • 东盟国家生物质高值转化及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12-17
      合作伙伴
      更多 +
      政府部门 科技(战略)合作企业
      成果转移及产业化
      更多 +
      投资公司目录 成果简介
  • 科学研究
  • 研究队伍
    • 研究队伍概况
      更多 +
        根据研究所的战略发展规划,研究所人员规模将达到760人,其中创新岗位人员200人,项目聘用人员210人,研究生300人,博士后、客座人员及访问学者50名。研究所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原则,紧紧围绕研究所发展规划,招贤纳士。为加快创新能力的建设,迅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人才,建立了一支初具规模、结构合理、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目前拥有各类人才约650人,其中职工250人,在读研究生350人(含联合培养),博士后和客座人员等约50人。职工中高级职称者8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1人,国家科技进步
      院士风采
      更多 +
      • 贺泓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朱永官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才招聘
      更多 +
      • 博士后招聘:新污染物社会代谢与多介质迁移归趋模拟研究05-15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陈伟强研究组招聘启事05-15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区域土壤环境与生物污染研究组(宁波站)招聘科研助理启事04-30
      • 杰出青年
      • 优秀青年
      • 研究员
      • 项目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研究组
  • 研究生教育
    • 介绍
      更多 +
        教育处是研究所研究生教育的主管部门,也是研究所学位委员会的秘书机构。主要工作职责:贯彻执行国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和福建省等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根据研究所的发展战略,制定实施所研究生教育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
      新闻动态
      更多 +
      • 城市环境研究所组织开展2024-2025学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和“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优秀学生干部”评选会议">城市环境研究所组织开展2024-2025学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和“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优秀学生干部”评选会议04-30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第十三届碧溪论坛04-23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中国科学院大学 “青马工程”社会实践项目活动04-15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联培生教育管理研讨会04-15
      • 城市环境所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压力管理”心理健康讲座04-01
      • 城市环境研究所2025届夏季联培毕业生工作培训会03-17
      通知公告
      更多 +
      • 2025年“申请-考核”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公示05-16
      • 2025年城市环境研究所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复试名单公示04-19
      • 2025年“城市环境与健康”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通知(第一轮)04-21
      • 2025年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所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介绍03-24
      • 2025年拟录取推免生学习情况复查和政审通知03-13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2025年面向港澳台地区研究生招生简章03-08
      • 导师介绍
      • 就业信息
      • 招生信息
      • 下载中心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更多 +
      • 走进研究所,职工子女参观暨科普研学之旅

        2023-08-08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2023年公众科学日活动

        2023-05-13

      科普视频
      更多 +
      • 绿野仙踪.IUE植物导览地图展示视频

        2016-12-14

      • 火星照片是灰尘还是UFO

        2012-11-14

      • 科普场馆
      • 科普文章
      • 科普纵览
      • 科普站点
      • 科普通告
      • 科普链接
      • 相关机构
  • 科研成果
    • 技术成果
      更多 +
      • PM2.5防护口罩05-24
      • 一种雨水花园监测系统07-03
      • 废弃LCD提取铟成套技术与装备06-19
      • 高性能可见近红外光催化材料06-19
      • 论文

      • 获奖

      • 专利

  • 党群园地
    • 工作动态
      更多 +
      • 城市环境所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05-06
      • 城市环境研究所召开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大会04-08
      • 城市所召开青年理论学习示范小组学习会04-08
      • 城市环境研究所启动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04-01
      • 城市环境研究所召开民主党派群团组织专题座谈会03-26
      政策法规
      更多 +
      •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09-09
      •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09-09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09-09
      • 中国共产党党章09-09
      • 中科院研究所综合管理条例07-19
      • 党群机构
      • 学习园地
      • 办事指南
      • 廉政教育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研究所概况
    • 所况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年鉴
    • 形象标示
    • 所训介绍
    • 园区风采
    • 联系方式
    • 地理位置
  • 国际交流
    • 国际合作
    • 国际会议
    • 合作项目
    • 中欧沿海城市环境影响评价联合研究计划
  • 院地合作
    • 合作交流
    • 合作伙伴
      • 政府部门
      • 科技(战略)合作企业
    • 成果转移及产业化
      • 投资公司目录
      • 成果简介
  • 科学研究
  • 研究队伍
    • 研究队伍概况
    • 院士风采
    • 杰出青年
    • 优秀青年
    • 研究员
    • 项目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研究组
    • 人才招聘
    • 招生信息
  • 研究生教育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场馆
    • 科普纵览
    • 科普视频
    • 科普站点
    • 科普通告
    • 科普链接
    • 相关机构
  • 科研成果
    • 论文
    • 获奖
    • 专利
    • 技术成果
  • 党群园地
    • 工作动态
    • 党群机构
    • 学习园地
    • 政策法规
    • 办事指南
    • 廉政教育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研究队伍
  • 研究队伍概况
  • 院士风采
  • 杰出青年
  • 优秀青年
  • 研究员
  • 项目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研究组
  • 人才招聘
  • 当前位置:首页研究队伍杰出青年
  • 杰出青年
    郑华 男
    职  称: 研究员
    电  话: 0592-6190779
    电子邮件: hzheng@iue.ac.cn
    邮政编码: 361021
    通讯地址: 厦门市集美大道1799号
    简  历

    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和党委委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以及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期间两次在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201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现任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机制、评估方法与政策应用、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关系研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等奖项。

    研究领域

    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森林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应用

    社会任职

    期刊编辑

    (1)2014年-至今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编委

    (2)2019年-至今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副主编

    (3)2020年-至今 Engineering编委

    (4)2020年-至今 Geography and Sustainability编委

    (5)2015年-至今 《生态学报》编委

    (6)2016年-至今 《环境科学学报》编委

    (7)2020年-至今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编委

    (8)2022年-至今 《环境保护科学》副主编

    学术团体

    2022年-至今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主任

    2020年-至今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生态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2016年-至今 中国生态学学会 理事、常务理事

    2016年-至今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 理事、常务理事

    获奖及荣誉
    代表论著

    [1]Yang Quanfeng, Jaworski Coline C, Wen Zhi, Desneux Nicolas, Ouyang Fang, Dai Xuhuan, Wang Lijuan, Jia Jiao, Zheng Hua*. Crop heterogeneity may not enhance biological control of rice pests in landscapes rich in semi-natural habitats.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24, 109354.

    [2]Dai Xuhuan, Zheng Hua*, Yang Yanzheng, Meng Nan, Yang Quanfeng, Zhu Jingyi, Yan Danni, Li Zuzheng, Li Ruonan. A new method to quantify th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y on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4, 386, 122257.

    [3]Ma Jinfeng, Zheng Hua*, Li Ruonan, Rao Kaifeng, Yang Yanzheng, Li Weifeng. VIC-Borg: Multiobjective automatic calibration toolkit for VIC model. SoftwareX, 2024, 27, 101798.

    [4]Zheng Hua*, Wu Tong, Ouyang Zhiyun, Polasky Stephen, Ruckelshaus Mary, Wang Lijuan, Xiao Yi, Gao Xiaolong, Li Cong, Daily Gretchen C. Gross ecosystem product (GEP): Quantifying nature for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olicy innovation, Ambio, 2023, 52(12):1952-1967.

    [5]Ding Zhaowei, Zheng Hua*, Wang Jun , Patrick O’Connor , Li Cong, Chen Xiaodong , Li Ruonan, Ouyang Zhiyun, Integrating Top-Down and Bottom-Up Approaches Improves Practicality and Efficiency of Large-Scal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lanning: Insights from a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Engineering, 2023, 31: 50-58. 

    [6]Ma Jinfeng, Zheng Hua*, Li Ruonan, Rao Kaifeng, Yang Yanzheng, Li Weifeng, PyVecContour: A Python toolkit for vectorized isosurface mapping, SoftwareX, 2023, 21: 101317.

    [7]Wen Zhi, Wu Junen, Yang Yanzheng, Li Ruonan, Ouyang Zhiyun, Zheng Hua*. Implementing intercropping maintains soil water balance while enhancing multiple ecosystem services. Catena, 2022, 217, 106426.

    [8]Ma Jinfeng, Rao Kaifeng, Li Ruonan, Yang Yanzheng, Li Weifeng, Zheng Hua*. Improved Hadoop-based cloud for complex model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Calibration of SWAT as an example.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 2022, 149: 105330. 

    [9]Wang Lijuan, Zheng Hua*, Chen Yongzhe, Ouyang Zhiyun, Hu xiaofei. Systematic review of ecosystem services flow measurement: Main concepts, methods,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Ecosystem Services, 2022, 58:101479.

    [10]Guo Yanan, Li Ruonan, Yang Yanzheng, Ma Jinfeng, Zheng Hua*. Integrating future grassland degradation risk to improve the spatial targeting efficiency of 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2, 317, 115490.

    [11]Pan Quan, Wen Zhi, Wu Tong, Zheng Tiancheng, Yang Yanzheng, Li Ruonan, Zheng Hua*.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of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A systematic review. Ecosystem Services, 2022, 58, 101484.

    [12]Li Ruonan, Zheng Hua*, O’Connor Patrick, Xu Huashan, Li Yunkai, Lu Fei, Robinson Brian E, Ouyang Zhiyun, Hai Yue, Daily Gretchen C. Time and space catch up with restoration programs that ignore ecosystem service trade-offs. Science Advances, 2021, 7: eabf8650.

    [13]Wen Zhi, Zheng Hua*, Smith R. Jeffrey, Ouyang Zhiyun. Plant functional diversity mediates indirect effects of land-use intensity on soil water conservation in the dry season of tropical areas.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21, 480, 118646.

    [14]Wen Zhi, Zheng Hua*, Zhao He, Ouyang Zhiyun. The mediatory roles of species diversy and tree height diversity: linking the impact of land-use intensity to soil erosion. Land Degrad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1, 32: 1127-1134.

    [15]Wen Zhi, Zheng Hua*, Zhao He, Liu Lei, Ouyang Zhiyun. Species compositional,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exerts different effects on soil erosion caused by increased rainfall intensity in Chinese tropical forests. Pant and Soil, 2021, 465: 97-108.

    [16]Li Ruida, Zheng Hua *, Polasky Stephen, Hawthorne Peter L, O'Connor Patrick, Wang Lijuan, Li Ruonan, Xiao Yi, Wu Tong, Ouyang Zhiyun. Ecosystem restoration on Hainan Island: Can we optimize for enhancing regulating services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2020, 15: 084039.

    [17]Zheng Hua, Wang Lijuan, Peng Wenjia, Zhang Cuiping, Li Cong, Robinson, Brian E, Wu Xiaochen, Ouyang Zhiyun*, Daily Gretchen C*. Realizing the values of natural capital for inclusi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forming China’s new ecologic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PNAS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9, 116(17): 8623-8628.

    [18]Wang Lijuan, Zheng Hua*, Wen Zhi, Liu Lei, Robinson Brian E, Li Ruonan, Li Cong, Kong Lingqiao. Ecosystem service synergies/trade-offs informing the supply-demand match of ecosystem services: Framework and application. Ecosystem Services, 2019, 37: 100939.

    [19]Zheng Hua, Li Yifeng, Robinson Brian E, Liu Gang, Ma Dongchun, Wang Fengchun, Lu Fei, Ouyang Zhiyun, Daily Gretchen C. Using ecosystem service trade-offs to inform water conservation policie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16, 14(10): 527–532.

    [20]Ouyang Zhiyun,  Zheng Hua, Xiao Yi,  Polasky Stephen, Liu Jianguo, Xu Weihua,  Wang Qiao, Zhang Lu,  Xiao Yang,  Rao Enming, Jiang Ling,  Lu Fei,  Wang Xiaoke,  Yang Guangbin, Gong Shihan, Wu Bingfang, Zeng Yuan, Yang Wu, Daily Gretchen C. Improvements in ecosystem services from investments in natural capital. Science, 2016, 352:1455-1459.

    [21]Li Cong#, Zheng Hua#, Li Shuzhuo, Chen Xiaoshu, Li Jie, Zeng Weihong, Liang Yicheng, Polasky Stephen, Feldman Marcus W, Ruckelshaus Mary, Ouyang Zhiyun *, Daily Gretchen*. Impacts of conserv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policy across stakeholders and scales, PNAS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5, 112(24): 7396–7401.

    [22]Zhang Kai, Zheng Hua *, Chen Falin, Ouyang Zhiyun, Wang Yun, Wu Yongfu, Lan Jun, Fu Miao, Xiang Xuewu. Changes in soil quality after converting pinus to Eucalyptus plantations in southern China, Solid Earth, 2015, 6:115-123.

    [23]Zheng Hua#, Robinson Brian E#, Liang Yicheng, Polasky Stephen, Ma Dongchun, Wang Fengchun, Ruckelshaus Mary, Ouyang Zhiyun *, Daily Gretchen C*. Benefit, costs, and livelihood implications of a regional 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 program. PNAS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3, 110(41): 16681-16686. 

    [24]Chen Falin, Zheng Hua*, Zhang Kai, Ouyang Zhiyun, Lan Jun, Li Huailin, Shi Qian. Changes i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metabolic activity following conversion from native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s to exotic Eucalyptus plantations.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13, 291, 65-72. 

    [25]Falin Chen, Hua Zheng*, Kai Zhang, Zhiyun Ouyang, Yongfu Wu, Qian Shi, Huailin Li. Non-linear impacts of Eucalyptus plantation stand age on soil microbial metabolic diversity.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2013, 13: 887-894. 

    [26]Zheng Hua*, Zhao Xiaojie, Zhao Tongqian, Chen Falin, Xu Weihua, Duan Xiaonan, Wang Xiaoke, Ouyang Zhiyun.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of methane emissions from the Ertan hydroelectric reservoir in southwest China. Hydrological Processes, 2011, 25, 1391-1396. 

    [27]Zheng Hua, Ouyang Zhiyun*, Xu Weihua, Wang Xiaoke, Miao Hong, Li Xiquan, Tian Yuxin. Variation of carbon storage by different reforestation types in the hilly red soil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8, 225, 1113-1121. 

    [28]Zheng Hua, Chen Falin, Ouyang Zhiyun*, Tu Naimei, Xu Weihua, Wang Xiaoke, Miao Hong, Li Xiquan, Tian Yuxin. Impacts of reforestation approaches on runoff control in the hilly red soil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Journal of Hydrology, 2008, 356, 174-184. 

    [29]Zheng Hua, Ouyang Zhiyun*, Wang Xiaoke, Fang Zhiguo, Zhao Tongqian, Miao Hong. Effects of regenerating forest cover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a case study in hilly red soil region, Southern China.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5, 217: 244-254. 

    [30]Zheng Hua, Ouyang Zhiyun*, Wang Xiaoke, Miao Hong, Zhao Tongqian, Peng Tingbai. How different reforestation approaches affect on red soil properties in Southern China. Land Degrad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5, 16: 387-396.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研究经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秦岭生态效益转化与区域绿色发展模式(72349001),2023-2025 

    2.中国科学院先导A专项项目,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系统安全,2023-2028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区域生态产品核算技术方法与价值实现机制(2022YFF1300075),2022-2026

    4.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课题,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2019QZKK0307),2019-2023

    5.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生态系统服务(41925005),2020-2024

    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生态资产核算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2016YFC0503401),2016-2020


    版权所有 © 2006-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闽ICP备09043739号-1
    地址:中国厦门市集美大道1799号邮编:361021Email:Webmaster@iue.ac.cn